深耕专业领域、聚焦关键技术的“专精特新”企业,是激发创新活力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力军,更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。在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上,民盟荆州市委员会提交提案,为荆州培育“专精特新”企业建言献策。
专精特新企业是中小企业的排头兵,是构建新发展格局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。荆州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“专精特新”企业的培育,但在实际发展中,民盟荆州市委员会发现,不少企业仍面临着融资渠道不畅、创新要素不全等问题,亟需加强服务体系建设。
市政协委员、民盟荆州市委员会参政议政部主任舒闻铭:“出台扶持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专项政策,建立各职能部门协同推进工作机制,积极争取省级专家资源,为逐年增加的平台机构提供如何开展资本对接、培训学习、技术交流等方面的指导,打造国家、省级服务平台试点。”
当前,云平台的互联互通使得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创新导向性更明确、试错成本更低,荆州市应鼓励龙头企业率先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,并通过平台共建的方式带动产业链中的其他“专精特新”企业完成配套数字化建设,实现共赢。
市政协委员、民盟荆州市委员会参政议政部主任舒闻铭:“激活创新发展动能,加快数字化赋能速度。经信部门要把工作做实,要加大奖补激励力度,鼓励企业创新发展。推动行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和企业数据共享机制,探索数字赋能产业转型升级路径。”
今年以来,荆州市贯彻落实省政府印发《关于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》的实施方案,重点培育规下高新企业、围绕“2 2 1”主导优势产业,重点在现代农产品加工、现代纺织服装、智能装备、现代化工产业培育链条企业,着力推动重点产业链条式发展,成效显著。
荆州市经信局四级调研员程红:“2023年,全市新增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223家,总数达到480家;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7家,省级以上总数达到245家,其中国家专精特新‘小巨人’11家,总数达到30家。”
下一步,荆州市将强化人才引进培训,积极促进民营企业和高等院校、科研机构的产学研结合;同时强化银政企合作及信息共享,督促指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,为专精特新企业开辟信贷业务绿色通道,积极探索民营企业贷款贴息模式,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。
")); |